朱文峰 《中医诊断学》 视频讲课讲座视频 2dvd 超划算 中医养生

校长yo
朱文峰 《中医诊断学》 视频讲课讲座视频 2dvd 超划算 中医养生 0062Rh8wgw1exs3rbi7yjj30p40bkju6.jpg
朱文峰教授:
    湖南中医药学院教授。《中医诊断学》主编。朱教授详细讲解了中医学中的望诊、舌诊、闻诊、问诊、脉诊、按诊等常用疾病诊断方法,并突出了中医学中所特有的八纲辨证、病因与气血津液辨证、脏腑辨证及其它辨证方法、疾病诊断诊法与辨证运用等内容。
从而对病人的健康状态和病变的本质进行辨识,并对所患病、证作出概括性判断。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,研究诊察病情、判断病种、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、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。它是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,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,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。一、问诊的意义
问诊是了解病情,诊察疾病的重要方法,在四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。因为疾病的很多情况,如疾病发生、发展、变化的过程及治疗经过,患者的自觉症状、既往病史、生活史和家族史等,只有通过问诊才能获得。上述与疾病有关的资料,是医生分析病情,进行辨证的可靠依据。尤其是某些疾病早期,病人尚未出现客观体征,仅有自觉症状时,只有通过问诊,医生才能抓住疾病的线索,做出诊断。此外,问诊还可以为其他诊法提供一个大体查病的范围,并通过问诊了解患者的思想状况,以便及时进行开导,也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。所以,问诊是医生诊察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。诚如《素问·征四失论》所说:“诊病不问其始,忧患饮食之失节,起居之过度,或伤于毒,不先言此,卒持寸口,何病能中。”这就是说,在诊察疾病时,应首先询问疾病的开始情况、致病原因等,若不询问明白,仓促诊脉,是难以做出正确诊断的。明·张景岳以问诊为“诊病之要领,临证之首务”。清代医家赵晴初在《存存斋医话稿续集》中也曾说:“脉居四诊之末,望、闻、问贵焉。其中一问字,尤为辨证之要。”充分说明问诊在诊察疾病中的重要作用。
二、问诊的方法
医生询问病人,了解病情,需要有一定的方法。医生能否通过询问,及时、准确、全面地获得有关疾病的临床资料,与询问的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。《难经·六十一难》曾说:“问而知之谓之工”。经文中的“工”字,就是指问诊技巧而言的。所以,在临床上要运用好问诊,除必须熟练地掌握问诊内容,具有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之外,还应注意下列事项:
1.环境要安静适宜
问诊应在较安静适宜的环境中进行,以免受到干扰。尤其对某些病情不便当众表述者,应单独询问,以便使其能够无拘束地叙述病情。《素问·移精变气论》中说:“闭户塞牖,系之病者,数问其情,以从其意。”就是直接向病员本人询问病情。若因病重意识不清等原因而不能自述者,可向知情人或陪诊者询问。但当病人能陈述时,应及时加以核实或补充,以便资料准确、可靠。
2.态度要严肃和蔼
医生对病人疾苦要关心体贴,视病人如亲人。在问诊时,切忌审讯式的询问。对病人的态度,既要严肃认真,又要和蔼可亲,细心询问,耐心听取病人的陈述,使病人感到温暖亲切,愿意主动陈述病情。如《医门法律·问病论》所说:“问者不觉烦,病者不觉厌,庶可详求本末,而治无误也。”如遇病情较重,或较难治愈的病人,要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。医生切忌有悲观、惊讶的语言或表情,以免给病人带来不良的刺激,增加其思想负担,而使病情加重。
3.不用医学术语询问
医生询问病情,切忌使用病人听不懂的医学术语。应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询问,以便使病人听懂,能够准确地叙述病情。
下载地址已隐藏,加入会员后显示
加入会员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